奥地利:诈骗团伙瞄准奥地利华侨华人 海外防骗需知
欧洲网(http://www.ouzhou.cc)奥地利:诈骗团伙瞄准奥地利华侨华人 海外防骗需知 :2月27日电 据《欧洲时报》中东欧版报道,近日,一些诈骗团伙瞄准了奥地利华侨华人。电话诈骗、网络诈骗花样百出,如何预防上当引发关注。
海外防骗需知 :电话诈骗——中餐馆订单的真相
日前,多家中餐馆接到从深圳打来的电话。不法分子以“订外卖自取”之名与各家餐馆工作人员拉近关系。犯罪分子通常会向餐馆出一个250欧元的订单,让餐馆自由搭配菜品;但离奇的是,犯罪分子根本就不知道餐馆的具体位置。由此可见,这只是犯罪分子为了与受害人拉近关系并实施真正目的的第一个伎俩。
紧接着,犯罪分子通常会以出国务工为理由,向受害人提出譬如装修挖出了一箱首饰或古币;接着又会以海关因首饰或钱币数量多,无法让其携带通过为借口,向受害人低价出售,即实施诈骗。
如果各位同胞接到诸如此类电话、短信,一定要千万警惕,务必在核实对方身份后再做打算。切勿因贪利而造成经济损失。
海外防骗需知 :网络诈骗——犯罪分子的多面伪装
最近,伴随着网络通讯的便捷性和隐蔽性,加之奥地利上网华人大部分为缺乏社会经验的青少年、留学生,一些非法分子似乎嗅觉到了有利可图,将其恶手伸向了这些单纯青少年。
海外防骗需知 :真假QQ
张先生是奥地利华人网络论坛的管理员。
近日,记者在跟张先生交流中得知,有一些不法分子,假借张先生的名义在网络上行骗。论坛的目的本身就是发布信息,交流经验和结识朋友的场所。因为该论坛在奥地利具有一定的知名度,该论坛注册的网友数量也非常庞大。根据记者调查,一月份这两个礼拜有一些不法分子,假借张先生的名义,进行网络诈骗。
这些人一般先注册与张先生相同QQ(一种聊天工具)名字,然后以管理员的名义向论坛上注册的网友发布信息。信息上,该诈骗分子以手头紧为名,要求广大的论坛网友能向其帐号充钱。一些网友们,一看是张先生(冒牌)的发来的信息,因为这些网友的年轻,是非辨别能力不强,加上张先生在该论坛的名气,所以他们就相信了这些诈骗消息。
在向该假冒的张先生帐号汇钱后,该冒牌分子立刻杳无音训。记者在与被害人的调查中还发现,之所以一些年轻网友会这样轻信该冒牌张先生的QQ号码,事出有因,受害人A向记者说道,该冒牌张先生的QQ号码是A的网上好友发给A的。
既然是朋友所介绍,自然防范的意识就消除了不少,但不曾想,居然被所谓的网络好友涮了一把。所以根据现有情况,记者判断,该诈骗分子也是该论坛的注册网友,上该论坛时间不短,对该论坛的人事情况比较了解。而且此次诈骗应该是多人协作所为。
在该诈骗分子发布虚假消息后,好在有个别留心的网友,向张先生询问该消息的真实性。张先生利马调查此事件,并及时在网络论坛粘贴出了辟谣和警视通告。正因为张先生的迅速反应,才使该诈骗事件得到控制,被骗人数和金额都不是很大。而广大网友们也纷纷对该诈骗分子的假借他人名义,进行行骗的违法行为表示愤慨和谴责。
网络“知己”
这种诈骗手段是团伙作案,犯罪分子专门招聘年轻女子,以互联网交友、网恋等形式,对海外华侨华人实施诈骗。
年近40岁的旅奥华侨林某,在网络上邂逅温柔体贴、年轻貌美的女孩“可欣”。可欣自称是在香港打工的福建人。聊天中,“可欣”温柔体贴的话语,给感情空虚的林某留下深刻的印象。两人很快就“网恋”了,相互间以老公老婆相称。
正当两人热恋之际,“可欣”突然消失了好几天,心急如焚的林某不断给她留言,一个星期后终于等到回音。“可欣”称自己最近心情很不好,家里母亲生病要做手术,正在为手术费而发愁,这几天都忙着四处借钱,虽然一起打工的姐妹都帮忙一起凑钱,但离母亲要付的手术费还差好几万元。得知“知心”爱人有困难,林某当即给她汇去了4000美元。收到钱后,“可欣”对林某更加温柔体贴:“老公,谢谢你了,真的很麻烦你,今天去汇款的路上没有遇到不开心的事吧……”“老公记得再去汇钱的时候要小心开车,这样一次次麻烦你,老婆也很过意不去。对不起老公。麻烦你了……要好好照顾自己。”
林某深陷在她的“温柔”之中。之后,“可欣”又分别以过生日、爸爸欠了一些债务需要帮助、自己要治眼疾、手术费丢失为由,先后让林某汇给她9500美元。可欣频繁要钱引起林某的怀疑,他终于发现自己被骗了。
这个“可欣”,只是犯罪团伙中的一分子。后警方打掉这个犯罪团伙,发现团伙涉嫌诈骗案件216起,共骗取新台币、美金、港币、欧元、新西兰币、加拿大币、日元等总额折合人民币219.7万多元。被害人多为境外华人华侨,遍布美国、日本、新加坡等16个国家和地区。
假冒好友
主要是通过盗窃受害人的QQ号,然后通过QQ聊天向受害人的好友以各种理由“借钱”进行诈骗,这是一种新型的诈骗形式。在此基础上更隐蔽的一种利用QQ的诈骗方式是利用事先录制的视频与QQ好友进行虚拟聊天,再以“熟人借钱”为幌子大肆骗钱。骗子在与被害人聊天时,会使用“虚拟视频”软件,将事先截取的视频记录在视频聊天窗口中反复播放,致使被害人误以为确实是和朋友对话。
期间,为防止对方产生怀疑,骗子还会以视频话筒损坏等为由避免语音聊天,然后通过文字形式,以急需用钱等为由向对方借款。由于犯罪分子使用的是被害人朋友的账号,而被害人也自认为通过视频证实了其“朋友”的身份,故毫无怀疑地向对方提供的所谓其朋友或同学的账号实施转账。
“月老”牵线,另有玄机
在旅美华人新移民社区,所谓“逃婚”新娘或妻子的事件屡见不鲜。众多的“逃婚”事件中,通常都是男女双方经朋友或“媒人”介绍认识,女方仍在中国大陆或在美国但没有身份,男方持绿卡或已经是公民,两人很快结婚,然后男方以丈夫名义申请妻子赴美,如果女方已在美国,则双方按照中国传统习俗在酒楼设喜宴结婚。这些事件中的男主角通常都觉得委屈、受骗,认为女方是为了绿卡才结婚,因此有“骗婚”之嫌。
除了“逃婚”新娘,还有一些逃跑妻子。一些人已经在(中国)国内登记结婚,并且生了孩子,经过多年等待后妻子终于拿到绿卡到美团聚,但很快便弃家出走,决定去过自己的生活。
一位闽籍男子等了数年时间,终于把家乡的妻子和幼女申请到美国团聚,然而妻子不久后便提出离婚,男方感到被遗弃,怀疑当初女方为了绿卡才跟他结婚,大有上当受骗之感。
据一位闽籍女士所述,她的一位亲戚数年前在福建与一名女子结婚,两人生下一个女儿,婚后男方长时间在美国打工,并申请妻子和女儿前往美国。几个月前,女方终于乘飞机抵达美国,但不久后便跟丈夫提出离婚,理由是“两人志向不同”。男方在外州餐馆打工,女方后来去上学,并干脆搬到其它城市居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