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精英教育:历史上英国文法学校-伊丽莎白女王文法学校等(2)

欧洲网 ouzhou.cc

  3.“11+”成了罪魁祸首


  梅增设文法学校的主张一经公布,就遭到了社会各方的反对。很多人指责她的主张与英国现行的教育制度背道而驰。


  反对者表示,在11岁的时候就让学生参加选拔考试,这样“不公平、没必要、促进分裂”。还有人表示,现在文法学校里面的学生大部分来自中产阶级家庭,所以对于提高社会流动性没有太大的帮助。


  很多人现身说法,把矛头对准“11+”考试,他们认为,这种过早的选拔考试,是导致很多孩子后来人生失败的罪魁祸首。“这种考试造成的失败远远大于它带来的成功。考试对孩子们自尊和未来造成了重大伤害,很多人一生都没有从其中恢复过来。”他们指责,这种考试造成了社会分裂,人为地制造了“我们”和“他们”两类人。他们认为,孩子们如果能在高质量的综合学校接受同样的教育,成功的可能性会更大,成功的人会更多。


  在政界,工党直指这项措施将加剧社会的不平等现象,是一种历史的倒退。工党领袖科尔宾称,这一政策无疑将会导致阶级的分化,因为学校会通过他们认为的标准,把孩子们在11岁的时候就一判高下。“这对我们的孩子来说并不是一个积极的信号。我希望孩子们能有平等的机会,接受综合学校的教育。我们将在议会上提出反对意见,阻止这项教育改革通过。”


  工党影子内阁教育大臣莱纳称,保守党政府与其试图重塑文法学校的黄金时代,不如集中精力确保教育资金、提高现有学校质量。


  除了政界的反对声音之外,梅的主张在教育界也受到非常强大的抵制。很多中学校长表示,政府的资金应该提供给现有的综合中学,这些学校资金短缺,导致教师数量不断减少、班级规模的不断扩大、教学质量不断下滑。


  英国“中小学校长协会”主席玛特罗姆·特罗布表示,政府必须在通过新的法令前,征求校长们的意见。他说,事实证明,文法学校并无助于加强社会流动和提高教育水平。他警告说,把最优秀的学生们从综合类中学拿走,集中放到新开设的文法学校中,将严重影响中学的整体教学质量,对其他学生成绩造成不良影响。


  英国“教育政策研究所”通过将综合类中学成绩排名前25%的学生与文法学校的学生成绩做比较,得出结论:一是对于真正优秀的学生来说,在文法学校上学和在好的综合类中学上学相比,并不会带来成绩上的提升;二是更多的文法学校,不会带来国家教育质量的整体提升,也无助于增加社会流动性,反而会加剧社会分裂。


  4.新一代文法学校初现端倪


  面对众多负面声音,梅却信心满满:“我相信,这项政策将不会倒退到上世纪50年代的情形,相反,这会带来光明的未来。将来,每个孩子都将会有进入优等学校接受良好教育的权利,不论出身或背景如何,也打破了人为设定的障碍。国家将会给每个人同等的机会,人们都可以通过自己的劳动和才能获得应有的回报。我希望英国成为世界上最伟大的精英统治国家。”


  梅内阁教育大臣格林宁称,新的文法学校并非是向古老模式的回归,未来开设的文法学校将是全新一代的学校。首相府发言人称,每个孩子都有权利获得与其能力相符的教育环境,家庭出身不应该成为社会流动的障碍。


  《泰晤士报》披露,为了确保文法学校真正达到增强社会流动性的效果,英国政府正在考虑一系列面对普通工薪家庭子女的优惠政策,包括强制文法学校降分录取来自较贫困家庭的学生。


  新措施还将要求增加两次入学考试。除了“11+”考试之外,再增加“12+”和“13+”考试。过去,一些后来居上的来自工薪家庭的聪明学生,他们可能在11岁的时候成绩不够好,因此失去进入文法学校的机会。新增考试的目的是让这样的学生在12岁和13岁时还有机会进入文法学校。


  目前,还不清楚英国政府是否会为文法学校录取普通工薪家庭子女设定配额,但是一些文法学校已经主动地这样做了。例如,在伯明翰管理5所文法学校的“爱德华六世”基金会,已经为其学校制定接受贫困学生的配额,要求这些学校接受低收入家庭子女的比例在学生总数的20%~25%之间。


  媒体还报道称,英国政府打算增加预算,打破学区限制,为居住在文法学校2至15英里范围内的贫困学生提供免费交通。


  英国官员曾在3月20日表示,旨在扩大选拔,增设文法学校的教育白皮书即将发布。后来,梅提前大选的决定,使白皮书暂时搁置。媒体预测,梅在大选获得全胜之后,可能将更加强势地推出文法学校改革的白皮书,打造新一代的文法学校。


  5.华人怎么看文法学校


  尽管文法学校在英国人之间引起很大分歧,在英国的华人却绝大多数支持文法学校。例如,居住在米尔顿凯尔斯的一名华人女性表示,等她的孩子到了年龄之后,肯定会去考文法学校,但是她现在“很挣扎”,因为像她居住的小城市是没有文法学校的,只能将孩子送到其他地方的文法学校去。出于距离的考虑,她说,他们一家到时候可能不得不搬家,搬到学校附近去。


  还有一位华人的孩子今年12岁,去年上了一所公立综合学校。他觉得学校各方面都挺不错,孩子成绩也很优秀。不过他仍然表示,之后如果有机会,还是会让孩子转去文法学校。他表示:“公立学校对学生的管理普遍太松懈,对学习成长都不利,所以有文法学校这种更注重学习成绩,更鼓励学生向上的地方就更好啦。”


  近年来,赴英国读中学的中国孩子越来越多,过去5年里到英国留学的中小学生每年以平均20%的比例增长。目前,大部分中国家长为孩子选择英国私立学校,主要有如下原因:一是签证原因,很少有公立学校可为国际学生担保办理学生签证;二是私立学校的软硬件设施、教学质量、课外活动的丰富程度,以及对孩子心理的关心与辅导,都优于除文法学校之外的公立学校,如现代中学、综合中学。


  教育界人士分析称,如果梅推动文法学校强势归来的新政得以实施的话,将给中国低龄留学生带来相当正面的影响:很多文法学校将像私立学校一样开始接收国际学生,意味着中国学生到英国读中学将有更多的优质资源可供选择,另外,属于公立中学体系的文法学校的学费也比私立学校更低廉,大幅降低中国孩子的赴英留学成本。